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德国少儿亲睐“孔子之国”:
-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每周一小时中国文化少儿兴趣班”活动纪实
2012年06月26日, 杜伊斯堡

《德国少儿亲睐孔子之国》,这是2012年6月26日德国当地媒体《西德汇报》一篇文章的标题。报道了鲁尔都市孔子学院自今年二月以来免费为德国少儿开办的“每周一小时中国文化少儿兴趣班”的情况。

少儿就是未来。鲁尔都市孔院在本年度的计划中将“少儿趣味班” 和“少儿汉语班”列为重要工作之一。“少儿兴趣班”的开办正是秉持着寓教于乐的理念,面向广大德国儿童,旨在启发德国少儿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少儿兴趣班”结合德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课程安排在每周二下午的5点至6点,方便家长在工作之后接送孩子参加活动。活动内容以“专题”为主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融入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结合时下德国儿童喜欢的娱乐活动,使兴趣班的孩子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动性与活跃度,不仅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使学习更有乐趣。

截至目前,孔子学院“少儿兴趣班”已经开展了十余个不同“专题”的活动,如剪纸、折纸、美术、京剧脸谱、中国建筑、汉字演变、喜羊羊与灰太郎动画等。以最初的手工课,逐渐扩展到语言文化的主题。

在5月22号的“中国戏剧脸谱”主题中,孩子们或描、或剪、或涂、或系,自己动手把一张张白纸加工成了各式各样的脸谱。在老师的讲解之后,他们通过色彩、造型赋予脸谱不同的性格,或扭扭捏捏,或大大方方摆出戏剧之中的各种姿势,嫣然“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的同乐景象。

在6月12号和19号的两次以“汉字构成”为主题的活动之中,老师启用了国家汉办所提供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心”触摸屏,先让孩子们观看汉字的演化过程,通过讲解让他们明白,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之中,汉字处于演变之中。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体字,汉字的笔画、构字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接下来要求他们用事先用硬纸制作好的巨大笔画在桌上摆出汉字。于是孩子们一拥而上,一起摆出各种各样的汉字来。有的还抱着笔画满教室跑动,高兴之中他们也开始明白学习汉字充满着乐趣。在学习汉字演变的两次活动中,孩子们不经意地就学习到了超出计划的10个象形字,不少孩子还主动要求在触屏上挑选认识新的汉字。

“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 ……”。6月26日,充满童趣的歌声又洋溢在鲁尔都市孔子学院的教室里。在欢快的音乐之中,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拿起画笔描绘着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形象。通过老师的讲解,羊村中斗智斗勇的一幕幕逐渐清晰起来,喜羊羊等坚强的性格和可爱的形象也跃然而出,羊和狼的一次次惊而不险的相遇也让孩子们沉浸于故事、音乐以及绚丽的色彩之中。

孔子学院举办的这些少儿活动,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平台,使他们在校外能接触到“第三文化”,开启学习世界文化的窗口。活动受到许多德国家庭的欢迎,对于孩子们有一股参加中国文化活动的热情,家长们也感到非常欣慰与感激,也很乐意每次陪孩子们一起加入活动中来,因此,兴趣班俨然成为“亲子活动”的小舞台。此外,少儿活动也得到了当地一所民间机构的大力支持,该机构主要为新移民孩子提供教育支持,减轻新移民孩子“被弱势化”的窘境。当该机构负责人得知孔子学院专为孩子们提供文化活动的消息后,多次亲自带多个移民孩子前来参加,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现在,每次固定参加“少儿兴趣班”的孩子有12名。截至目前,共有约200人次的孩子和家长参加了该班的活动。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