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法兰克福孔子学院首次教育学主题讲座掀热潮 - “虎妈”式教育引发中德文化大讨论
2012年2月16日, 法兰克福

2012年2月16日,法兰克福大学教育学教授Benjamin Ortmeyer 作客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以时下热门的“虎妈”式教育为题,为众多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Ortmeyer教授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讲座以美国华裔蔡美儿Amy Chua的畅销教育小说《虎妈战歌》(英文原名:Battle Hymn of theTiger Mother,德文译名:《胜利的妈妈——我如何教导孩子成功》)为主题,深入讨论了文中涉及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Ortmeyer教授从内容、写作形式和家长心理各方面分析了这本小说在市场畅销的原因,并提出几个原则问题:

一、是否存在所谓的“典型中国教育”?是否存在“典型德国教育”?究竟在这个词“典型”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偏见与非科学性?二、应该怎样确定教育目标?受教育者年龄的差异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否应该把所有孩子都教育成为“精英”?三、教育学中内容和方法的关系是怎样?如何看待教育中惩罚和威胁的作用?

作为对德国以及欧洲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教育学家,Ortmeyer教授将这本教育小说与法国18世纪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进行比较,批判性地分析了“虎妈”教育中对“顺从”和“幸福”这两点的态度,并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即家长对孩子极端的关怀。这在现代欧洲家庭以及中国家庭的亲子模式中屡见不鲜,家长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时刻不离,用各种玩具礼物来“贿赂”,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要求或者违背了家长的意愿,家长们便恼羞成怒,斥责孩子不懂回报,不懂感激。这种教育方式被Ortmeyer教授用形象的比喻称为:“糖与鞭子”式教育(„ Zucker und Peitscher“)。

Ortmeyer教授风趣的话语不时引得听众们大笑,演讲结束后,听众们纷纷发言讨论,有的以自身经历描述了混血家庭中教育和文化的冲突,有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尝试了分析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成因,有的就小说内容进一步询问了小说家庭中母女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祖父母与孙女的关系……听众们还就Ortmeyer教授的批判重点相互展开了在德国家庭中“权威”与“服从”起的作用。

本次讲座是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举办的第一次教育学主题讲座,大受欢迎。看到听众们满意的笑容和热烈的讨论,笔者也非常感动,祝愿将来的讲座都能引起热烈回响,进一步促进中德文化各个方面的交流。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