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构式语法视野下的语法习得 ——黄立教授讲座
2019年07月03日,哥廷根

德国时间7月3日晚18点,哥廷根大学学术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系列讲座如期在哥廷根大学举行。讲座吸引了包括哥廷根孔院的汉语教师和哥廷根大学汉语相关专业的学生学者等二十余人参加。哥廷根孔院汉语教师何一薇致简短开场词。

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黄立教授。黄教授从事汉语第二语言研究和教学工作26年。曾赴美国、泰国、德国(柏林孔院)等国从事汉语教学和汉语师资培训工作。参与编写汉语教材5部十余册,合作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十余篇。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习得与教学、汉语教学法等。



图1:讲座中的黄立教授

讲座开始,黄教授先向听众介绍了第二外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史。第二外语习得的研究与心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对比分析假说(CAH)的标志性人物Lado(1957)认为,语言学习者的困难主要来源于语言及其背后文化之间的差异。然而CAH理论的预测并非完全准确,很多预测到的语言学习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并未出现。由此,研究者希望通过对语言学习者偏误的发现、描写、解释和分析来寻找规律。一系列理论也因此得到发展,比如中介语理论。研究者通过对第二外语学习者的观察发现不同语法项目的习得存在先后顺序。同时正确使用某一词汇并不代表更高的习得水平。而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配对是第二外语习得的关键。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和构式语法存在重要联系。

讲座的后半程,黄教授介绍了构式语法的语言观。谈到构式语法的研究和第二外语习得间的关系时他强调,构式语法中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不可分离。第二外语的习得本质上是对“构块”的习得。语言的类型对第二外语习得存在重要影响,其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习得具有特殊性。此外,语言学习者是否有构式的意识可以作为其语言习得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国内目前构式语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式语法研究的进步将为汉语第二外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思想源泉。



图2:黄教授与听众积极互动

讲座结束后,与会者积极提问。对构式语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黄教授都给出了精彩的解答。这次讲座让在哥廷根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工作的学者和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相信这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帮助。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