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八仙过海,只为绽放汉语的精彩----记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预选赛
2012年5月19日, 汉堡

在德国各个赛区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以及分赛区遴选,德国时间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上午9:45分,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预选赛在汉堡大学历史悠久的校主楼(Hauptgebäude)正式拉开了帷幕。大赛邀请到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修春民老师、莱比锡孔子学院高永安教授、汉堡大学孔子学院语言部主任Storch先生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分别对比赛的三个环节——演讲、问答题以及才艺表演进行评判。

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代表修春民老师和承办方代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耿保生院长分别用德语和汉语为本次大赛致辞。在修老师和耿院长的带动下,整个比赛都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笑声不断。

选手们紧扣“我的中国梦“这一演讲主题,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而才艺环节,选手们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从江南水乡的扇子舞、云南傈僳族的民歌、到东北大秧歌、正宗叶氏咏春拳、甚至还有中西结合的体操式杂技……就连Storch先生在对本次大赛做总结发言时也表示,“历年才艺环节对选手来说是头等难题,但是本次比赛选手们的才艺表演甚至让在场的中国朋友都咋咋称赞,掌声连连。”



来自法兰克福孔子学院的二等奖获得者李海恩(Adrian)为我们表演“叶氏咏春拳”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乌卡什(Lukasz),凭着流利的汉语和富有创意性的“德式双簧”赢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来自法兰克福的方孝明(Philipp)身着一身儿“安徽铜陵十三中“的校服,回忆着他17岁去中国交流的那年与中国家庭相处的日子,这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含蓄的爱“。到才艺环节,他校服一脱,身着”大褂儿“,手持的折扇作”镇尺“,立刻变身《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绘声绘色的为大家讲起”盗圣“的故事。博得全场阵阵叫好。

东道主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施孙雅(Svenja)是一个开朗的德国女孩儿。作为汉学系的学生她到过河南新乡。给她印象最深的要数中国的火车。和德国安静宽松的火车相比,中国的火车永远是那么拥挤和热闹。她还现场为我们煞有介事的学起了火车上售货员带有浓重河南口音的“吆喝声“。而她选择的才艺表演也是欢快的东北秧歌儿《小看戏》。看着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德国“妞儿”在台上挥舞着红手绢扭来扭去,让在场观众忍俊不禁,好不热闹。



来自弗莱堡大学孔子学院的艾丽莎(Elisa) 是一个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有着独到见解的地道“中国媳妇”



大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如果不仔细分辨,你会以为台上来了一个云南小伙子呢。来自慕尼黑的安迪(Andre) 身着云南傈僳族的服装。对着台下的观众唱起酒歌来。他饱满的热情和洒脱的歌声久久回响在汉堡大学百年主楼的礼堂里。他深深的爱上了美丽壮阔的云南大理,他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回到中国,做中德文化交流的使者。



大使馆教育处修春民老师和耿保生院长为一等奖获得者乌卡什和艾丽莎颁奖

“汉语桥”怎能少了中国功夫?!来自法兰克福的李海恩(Adrian),更为我们带来了正宗的“叶氏咏春拳”。一招一式、一板一眼。虽然练习咏春拳已经两年多了,但是当主持人对他的才艺连连称赞时,略带羞涩的海恩还是谦虚的双手抱拳,说“哪里哪里”。看来中国的文化已经通过功夫拳法深入到了他的内心。

乌卡什(Lukasz)的才艺表演,选择的是一人分饰两角儿的“双簧”。无论从化妆还是表演,都一丝不苟、惟妙惟肖。这段自编自导自演的、颠覆传统的“德式双簧”不仅滑稽幽默,而且语言运用十分准确到位。凭此,他当之无愧的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刘老根儿的刘,想念的念”来自图宾根的刘念(Dörte)这样阐述着自己的名字。而一首自弹自唱的《水调歌头》,更是使她在悠扬的歌声中透着一股“文艺范儿”。

由于比赛异常精彩,选手们水平普遍较高。评委老师们把吃饭的时间都用在商议比赛结果上面。最终,一等奖由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乌卡什和弗莱堡大学孔子学院的艾丽莎(Elisa)获得。来自法兰克福的李海恩和来自图宾根的刘念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最后,汉堡大学孔子学院还为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准备了香槟。在欢笑与掌声中,此次大赛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本次大赛还得到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财会主管柏斯魁老师,海德堡孔子学院刘南院长,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安宇光院长、慕尼黑孔子课堂方洁院长的盛情指导。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语言部主任Storch先生为大赛做精彩的总结



大赛所有参赛师生举杯庆祝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预选赛圆满成功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