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汉诺威孔子学院《犹太难民和上海》展隆重揭幕
2011年9月18日, 汉诺威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和运作,汉诺威孔子学院于9月18日在当地自由犹太团体文化中心隆重推出《犹太难民与上海》大型图片展。


德国观众欣赏展览,摄影:Detlev Habicht

此次展览主要面向德国公众,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万余名欧洲犹太人——包括德国及其占领的欧洲国家犹太人——在中国上海躲避纳粹屠杀、得以生存、最后奔赴新家园的故事。展览共分为“最后的希望”、“难民生活”、“虹口隔离区”、“重启风帆”和“难忘历史”五部分。每部分都由反映主题的正文以及人物故事组成,在展览开始和结束部分分别配以反映当时历史以及虹口区发展现状的两部纪录片,同时还展出了很多历史材料、实物和研究文献。此次展览得到了上海犹太难民避难纪念馆和上海市虹口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陈俭馆长组织专家力量,精心制作和设计了展览内容;汉诺威孔子学院负责德文文本的译校、实施展览和公众宣传;自由犹太团体提供场地并配合组织工作。


德国观众欣赏展览,摄影:Detlev Habicht

出席展览揭幕式的有汉诺威市长、汉诺威地区副区长、下萨克森州前议会主席、孔子学院德国合作方中国中心董事长、汉诺威自由犹太团体领导及成员、德国观众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共两百多人。虹口区政协主席许虎清率代表团专程前来出席展览揭幕活动。在现场演奏的中国和犹太音乐烘托下,出席者共同回忆了这段对于德国人和犹太人异常重要、但又鲜为人知的历史,接下来欣赏了上海市犹太难民避难纪念馆制作的《上海方舟》纪录片,共同参观展览,最后在中式招待会和交谈中结束了活动。


德国观众欣赏展览,摄影:Detlev Habicht


德国观众欣赏展览,摄影:Detlev Habicht

汉诺威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向来重视结合受众需求,寻求当地合作方。此次活动在汉诺威自由犹太团体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内容涉及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共同历史,再次体现了孔子学院开放态度和“走出去”的工作方式。汉诺威市长以及自由犹太团体负责人都表示,希望这一展览也成为面向普通德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活动,接待学校等团体参观。本展览在汉诺威将持续到10月30日,期间还穿插有纪录片展映、报告会、读书会等专场活动。





附上新华社犹太难民与上海专稿

“犹太难民与上海”展览亮相德国汉诺威

2011年09月19日,新华网

新华网德国汉诺威9月18日电(记者郭洋)“其实我可以选择太阳,做太阳里的那只金鹿;其实我可以选择月亮,做月宫里的那只玉兔;但,我选择中国,选择做中国土地上那棵努力成长的树……”1950年出生在中国且最终选择定居中国的萨拉•伊马斯如是写道。

伊马斯的父亲是犹太人,1939年由德国逃亡至中国上海,并在当地娶妻生子。

“我父母在上海的这段经历肯定很不容易,但若不是流亡上海,我根本就不可能来到这个世上,”1939年10月出生在上海的索尼娅•米尔贝格说。

在汉诺威自由犹太团体文化中心的展板上,类似伊马斯和米尔贝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由汉诺威孔子学院、上海犹太难民纪 念馆、汉诺威中国中心和汉诺威自由犹太团体共同举办的“犹太难民与上海”展18日正式开展,吸引近200名观众前来参观。整个展览由“最后的希望”、“难民生活”、“虹口隔离区”、“重启风帆”和“难忘历史”5部分组成,用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生动再现了犹太难民逃亡上海的心酸历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纳粹分子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际,中国上海向他们敞开了怀抱。1933年至1941年,先后有3万多名犹太人逃到上海避难,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仍有约2.5万名难民把上海当作临时家园。

1943年2月,日本人在虹口提篮桥建立了“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即虹口隔离区。在隔离区的艰苦生活中,约2万名犹太难民与同样处在水深火热中的10万中国老百姓同甘共苦,结下深厚友谊。

现年74岁的德国人梅希特希尔德•米勒18日看完展览后感触颇深。她说,虽然自己不是犹太人,但她的整个童年都充满着“犹太人与上海”的故事。 她回忆说,曾有一家犹太人住过她祖母的房子。祖母常说,那个犹太家庭的男主人是当地最好的钟表工人,“只要钟表出了问题,找他准没错”。

1938年,受纳粹政府迫害,那名钟表工人带着孩子逃亡上海。当时仅1岁的米勒在这家人走时还挥手告别。在米勒的童年里,她经常听祖母讲起那家犹太人逃亡上海的故事。多年后,一个名叫罗尔夫的男子突然拜访米勒的母亲。而罗尔夫正是那个钟表工人的儿子……

尽管米勒从小就听着犹太人去上海的故事长大,但实际上,德国社会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并不多。在二战结束后的五六十年代,几乎整个德国社会都对纳粹 的历史讳莫如深,有关犹太人曾经逃亡上海的历史更不会写入历史课本。当天不少参观者表示,先前对这段历史不是一无所知就是大概听说过,但具体情况不详。

汉诺威自由犹太团体文化中心主任英格丽德•维特贝格说,作为一名犹太人,她在看展览前对这段历史只是大致了解,先前从未听父母细讲过。维特贝格 的祖父母均被德国纳粹杀害,父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侥幸逃过一劫。回忆起亲人惨遭杀害的经历,维特贝格感慨道:“当时要是也去上海就好了。”

“尽管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自己也处于艰苦的经济卫生条件中,他们却从没把怒火指向众多来自纳粹德国的犹太人。相反,他们尽全力帮助后者,”维特贝格感激地说,“在这段艰苦岁月中,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帮助,这些犹太难民不可能幸存下来。”

“犹太难民与上海”展8月26日至9月7日曾在柏林展出,在汉诺威的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维特贝格说,希望看到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