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行“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主题报告
2019年02月27日,纽伦堡—埃尔兰根

2月27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邀请记者迪特•索卡(Dieter Soika)举行“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主题报告,吸引了近30名当地民众前来参加。

迪特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接触新闻行业,先后在《德国西部报》、《莱茵传媒》(杜塞尔多夫)及《新鲁尔报》(埃森)编辑部等报社实习工作过,具有丰富的新闻行业实习经历。1981年起,他担任三所地方报纸(《巴登中部地区报》、《威斯特法伦西部报》、《开姆尼茨自由报》)主编长达27年,其中《开姆尼茨自由报》是东德地区最大的报纸。不仅如此,在2008年,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危机公关公司,致力于抵抗贪污、欺诈等经济犯罪行为。因此,凭借着在传媒业和企业多年的工作阅历及经验,迪特先生对德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有着独到的见解。(照片一)



照片1 迪特先生为现场听众做“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主题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德国媒体对中国的相关报道也迅速增加,特别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等话题成为了德国媒体最热衷的议题。德国主流媒体对公众意识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迪特先生引用了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所说的“关于大众媒体,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有其不可信而已。”新闻事件从发生到被公众获知的这一过程被迪特先生巧妙地比喻为咖啡滤纸,它受到政治、经济、宗教、出版等多重因素“过滤”,再经过传媒到达接收者耳中。而德国媒体的报道,也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例如受众群体的不同,市场营销的考虑,以及编辑团队的观点等。这些因素形成了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虽然这符合德国民众对于媒体多面性和新闻自由的理解,但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以负面居多,同时大量报道都偏执消极的陈旧观点。他列举了大量德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的新闻标题,例如关于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中国高科技如5G的飞速发展,中国政府的能源政策等,报道片面、观点陈旧,就像德国中餐馆的菜一样远离中国现实、单调乏味。迪特先生妙语连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他们也表示,现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媒体,中德近年来的联系日益密切,听众们也希望可以接触到关于中国更客观的报道。

孔院德方院长徐艳说道,中国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也需要将自己的形象更多元、更客观地展示给世界。她期待大家利用孔子学院这个中德交流的平台,互相交流、沟通和学习,中国不再是遥远的东方,可以搁置一旁,而是和德国以及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