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祝贺!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卜松山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24年6月18日,北京

6月18日,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隆重表彰了12个国家的15位获奖者,包括6位翻译家、4位出版家和5位作家。这些获奖人长期关注中国发展,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翻译、出版、创作了大量关于中国的精品图书,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杰出贡献。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德国著名汉学家、特里尔大学荣休教授卜松山(Karl-Heinz Pohl)荣获特殊贡献奖。

卜松山(Karl-Heinz Pohl),德国籍,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德国特里尔大学荣休教授,现任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1945年出生于德国萨尔路易。曾任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文学与哲学教授,特里尔大学文学与媒体学院前院长、汉学系主任。卜教授深入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美学,推动中西跨文化交流,提倡“把陌生文化当作一面镜子”,与中国进行平等的跨文化对话。著有《中国美学与文学理论》、《全球化语境里的中国思想—中西哲学方法的对话》、《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等,译作有《李泽厚——美的历程》等。

著作《中国美学与文学理论》以一个西方汉学家的视角介绍了中国从西周时期的《诗经》至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纵贯两千多年的文学理论及美学史,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学及美学中“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无法之法”、“自然创造”、“天人合一”等一系列重要课题,分析了隐藏在这些概念背后的思想根源,勾画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及美学由儒、道、佛三家思想合流而产生出的迥异于西方的独特魅力。

专著《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为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术、历史等各个方面。以一个西方学者的眼光,批判了"西方文化中心论"与价值观,试图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中西文化交融的世界意义。

《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为卜松山教授为德语区读者撰写的一本中国文化导入读本 。在书中,作者立足传统与现代揭示了中德民众看待对方国家的不同,重点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价值体系、国情地貌、历史及现代政治状况等。本书是德语区汉学研究者的必读之作。

译作《李泽厚——美的历程》一书是20世纪80年代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具有重要意义。此书以崭新的审美视角、灵活运用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方法,宏观而清晰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美学、政治、经济及文化,对当代社会也有重要意义,是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此书全本由卜松山教授翻译成德语并介绍给德国读者,2022年已经完成再版工作,在德语区读者群中广受欢迎。

卜松山教授因在中学时代读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后又读了禅宗相关的《禅之道》而对中国文化着迷,最终在他25岁(1970年)时在德国汉堡大学从地球物理专业转到汉学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卜松山教授初心不改、笔耕不辍。由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和卜松山教授分别担任中、外方主编的中新社“东西问”英文精选集East-West dialogue在已于2023年底在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付梓出版。

卜松山教授从2022年起担任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曾多次前往厦门大学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如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论坛、外文学院“跨文化对话的方法论反思”讲座等。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是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主要表彰在向海外介绍当代中国、推广中国出版物及相关文化产品,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该奖项于2005年设立,已举办17届,表彰了63个国家的203位获奖人。历年德国籍获奖人还有波恩大学汉学教授、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第三届);德国约翰·古腾堡大学教授乌里希·考茨(Ulrich Kauz,第三届),柏林自由大学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第三届)。汉学协会主席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第九届),翻译家文树德(Paul U. Unschuld,第十一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德国出版家汤恩平博士(Niels Peter Thomas,第十四届)和白嘉琳(Karin Betz,第十七届)。此次奖项由特里尔孔子学院在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教文组指导下整理撰写申请材料,并在柏林使馆教育处黄伟公使衔参赞的亲自关心下得以顺利申报。卜教授是全球首位在在任内获得该奖项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