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中国的创新——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肯定与展望
2025年1月21日,特里尔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1日19点30分,特里尔孔院在特里尔市立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名为“中国的创新”的主题讲座。主讲人为不来梅应用科技大学的舍德勒教授(Prof. Dr. Monika Schädler, Bremen),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汉学家卜松山教授(Prof. Dr. Karl-Heinz Pohl)担任主持人,本次讲座共31人参与。这是特里尔孔子学院第十六年与特里尔德中友协、特里尔市民大学携手举办“今日中国”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已然成为特里尔及周边城市的民众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品牌活动。

舍德勒于1979年在柏林和汉堡学习经济学及汉学,并于1979年至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87年,她以关于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汉堡亚洲研究所从事中国区域发展及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1994年至2019年,她担任不来梅应用科技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学教授,负责学生在不来梅和中国的学习与实习工作。自2013年不来梅孔子学院建立以来,担任德方院长至今。


舍德勒教授


会议现场及与会人员

首先,舍德勒教授简要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及创新的历史,指出中国经济模式在1978年以后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并由此开始了经济的腾飞。其阐述了中国当前的创新格局及未来发展的条件,并指出中国近年来经济政策的显著特点是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这与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新质生产力概念高度契合。她认为,中国在电动车、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突破,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驱动力。中国通过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在塑造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范式。其次,舍德勒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详实的经济数据,并将中、德、美三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肯定了中国经济的稳定走势,并探讨了中美、中德如何在经济上良性互动的问题。舍德勒教授高度肯定了中国近年来遵循新质生产力理念而取得的发展成绩。在创新驱动领域,中国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研发投入和技术专利申请量的领先国家,特别是在新能源和高端制造领域成效显著;在绿色发展领域,通过技术改进和政策引导,中国在环境科技与清洁能源领域展现出了卓越表现,体现了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探讨了地方创新如何转化为全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些科技园区在促进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舍德勒教授分析了当前中国创新的阻碍与挑战,国际层面主要是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国内层面提到了研发投入可持续性的问题等。最后,舍德勒教授对中国的创新进行了展望,并阐述了中国依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创新对于全球经济的意义以及中国进一步开放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中德美数据对比


中国新型研发机构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积极举手提问,舍德勒教授细致作答并与观众互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期“今日中国”讲座顺利收官。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