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指导下,由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主办,上海理工大学德国文化交流中心、德国“文化谷仓”协办的文学对话活动“从珍爱宫史料到解锁跨文化交流的盲点”在德国巴符州比施魏埃尔镇举行。特里尔孔子学院作为重要参与者,中外方院长共同出席。其中外方院长卜松山教授(Karl-Heinz Pohl)应邀发表主题演讲。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副总领事伍鹏飞、法兰克福会展中心负责人尤尔根·赛德(Jürgen Seidt)等40余位中德嘉宾齐聚一堂,共话跨文化交流。
 图1 卜松山教授接受新华社驻德国记者采访
活动由发现珍爱宫史料的复旦校友花映红发起,珍爱宫(Schloss Favorite Rastatt)是巴登巴登侯爵夫人希比拉的夏日行宫,以其丰富的中国艺术品收藏闻名。1729年,希比拉在此举办“中国美宴音乐节”,并出版同名画册,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卜松山教授以“跨文化对话的反思”为主题,结合歌德、莱布尼茨等德国学者的观点,探讨了希比拉收藏与创作的现实意义。他指出,跨文化交流的精髓在于相互尊重与理解,希比拉的艺术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德国汉学界一直认为,中德文学艺术交流始于大文豪歌德的《中德四季晨暮杂咏14首》。然而,“中国美宴音乐节”的发现或将改写德国汉学界对中德文学艺术交流起源的认知,表明中国对德国文化的影响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早一个世纪。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更彰显了中德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
 图3 卜松山教授与花映红女士的文化对话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副总领事伍鹏飞强调,今年适逢希比拉诞辰350周年,此次活动意义非凡。他赞赏中德双方为推动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并表示中国政府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深化中德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契机。
 图4 活动部分参与者合影
特里尔孔子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德文化交流,搭建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为促进文明互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