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为向德国、卢森堡两国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介绍中国传统节日花朝节,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与卢森堡华研汉服社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具韵味的“植物拓染”文化体验活动。二十余名身着汉服的学员齐聚卢森堡,在春意盎然的氛围中,共同感受中国古法印染技艺的魅力。
 图1:部分参与者留影
活动伊始,特里尔孔子学院公派教师郝熠璇向学员们介绍了花朝节的习俗与植物拓染的历史渊源。她提到,植物拓染又称“捶草印花”,起源于明清时期,是一种通过敲击植物将汁液纹理拓印到织物上的传统工艺,如今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开始后华研汉服社社长阿莎又向大家介绍了花朝节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俗称“百花生日”。古时以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为节期,人们在这一天祭拜花神、赏红踏青、吟诗作对,祈求花开繁盛、岁月静好。在中国江南地区,至今仍有女子剪彩纸挂花枝、制作花糕等习俗,颇具浪漫气息。
与学员们探讨的过程中发现有趣的是,西方亦有类似庆祝自然复苏的节日,如欧洲古老的五朔节(Beltane)(5月1日),人们围绕五月柱跳舞、编织花环,迎接夏季的到来;而希腊的花神节(Anthesteria)更贴近对植物的崇拜。东西方虽文化迥异,但对春天的礼赞却跨越时空,遥相呼应,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在讲解完植物拓染的流程后,学员们轻抚汉服衣袖,对即将亲手体验的古老技艺充满期待。
 图2:汉服迎春,非遗传承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挑选新鲜的花瓣、叶片,将其精心排列在棉布上,覆盖纱布后用木槌反复敲击。随着“咚咚”的轻响,植物的轮廓与色彩渐渐渗入布料,化作一幅幅自然灵动的图案。有人拓出玫瑰的娇艳,有人留下枫叶的脉络,还有学员巧妙组合多色花草,创作出充满春意的“迷你花园”。
 图3:巧手留春,草木成画
卢森堡华研汉服社的成员们还展示了汉服穿戴礼仪,并分享了中国花朝节“赏红护花”的习俗。学员们一边品尝孔院准备的花草茶,一边交流拓染心得。活动尾声,大家手持作品合影留念,将这份融合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的“春日纪念”带回家中。
原来草木也能‘说话’!” 一名学员捧着拓染方巾赞叹道。这场活动不仅让海外友人领略了中国非遗技艺的精妙,更以汉服为媒、以花草为笔,绘就了一幅跨文化的春之画卷。
 图4:文化交融,笑语满堂
活动尾声,特里尔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毅热情地与大家交流,一起展望未来的合作。“草木有灵,汉服有韵。” 这场活动以非遗为桥,让海外友人触摸到中国节气的诗意,也见证了东西方对自然共同的敬畏与热爱。
 图5:李毅院长与汉服社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