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毕明辉教授讲座在哥廷根大学成功举行
2018年09月29日, 哥廷根

一年一度的哥廷根大学学术孔子学院孔院日暨2018年中秋庆祝活动万众期待的最终章:由特邀嘉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毕明辉教授带来的讲座,于当地时间9月25日晚上6点在哥廷根大学哲学系举行。讲座吸引了众多哥廷根大学中国留学生,以及当地对中国音乐和音乐历史富有浓厚兴趣的德国民众们前来倾听。

讲座由哥廷根大学学术孔子学院的Stein教授主持。她在讲座前首先对前两天的活动做了短暂总结,之后对毕明辉教授的学术生平和成就做了简单介绍。十五分钟后讲座正式开始。讲座以“中国传统和现代音乐(Traditional and Modern Music in China)”为题,毕明辉教授以“为什么要讨论中西音乐?”这一议题抛砖引玉,系统全面图文并茂地讲解了中国传统音乐在1840年前后的特色发展,用不一样的方式展现了中国音乐的深层魅力。

在讲到以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为例讲解中国南部、北部和东北部不同的听觉结构造成的曲谱、唱法和曲目结构之间的差异时,毕教授更是即兴为在场观众打拍,一句一句地教大家怎么唱中国三地不同的《茉莉花》,中国民众从小耳熟能详的曲调引起全场大合唱。而带着“二人转”特色的东北部版本《茉莉花》更是让大家体会了不一样的乡音乡情。



毕教授带领大家唱《茉莉花》



讲座中的毕教授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时,毕教授以自己指挥的北大交响乐团的表演视频为引导,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形态、能发出各种音色的传统中国乐器。在对中国和德国传统音乐进行对比的时候,毕教授借助了汉字四声调的例子,向观众说明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传统音乐和德国传统音乐的不同:因为中文四声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音乐更为关注于一个音的差别和变化。而德国音乐更强整体的协调性。

说到中国音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毕教授特别提到了中国音乐之父、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创者——肖友梅先生,也特别提到了肖先生和哥廷根的深厚关系。在肖先生留学德国期间,他也曾经在哥廷根做过短暂停留,进行过学习。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哥廷根大学和中国音乐——尤其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一直都有着深切而亲密的联系。

讲座中,毕教授还讨论到了中西音乐的关系,尤其着重提到中国传统音乐该以何种姿态和西方交响音乐交流。中国音乐家如果仅处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不满意和羞耻感,学习西方音乐那是绝对不可恭维的。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中西方音乐。在学习西方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家不仅仅要理解西方音乐的特点,还要学会将其特点和中国音乐相融合。同时,毕教授也谈到了这期间中国和西方音乐家有可能会面对的困难和质疑。

讲座末尾,毕教授强调说,音乐是变化的,是无从解释的。我们没有办法预测观众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我们只能用片段让听者选择他们个人更趋向于哪一种。只能让他们听。



Stein女士给毕教授送上富有哥廷根特色的礼物

哥廷根大学留学生Wang Chaoran在讲座结束后说,她觉得这个讲座虽然知识密度很大,但是毕教授讲得深入浅出,特别容易理解,让她对传统乐器在现在的新形式下的演奏形式变化有了新的了解。同时,她也对毕教授对中国民乐交响乐做出的努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表示钦佩。

她补充道,其实她在国内的时候就经常去北大音乐系听毕教授的课 ,也是因为这些经历她才认识了毕教授,也才开始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向往欧洲文化艺术的小小的种子。“毕老师之于我,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男神啊。我对于毕老师的心情,就是那种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她半开玩笑地补充。

中国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作为文化载体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这次的讲座,不仅仅给观众一个了解中国传统和现代音乐机会,也是一个从音乐的视角了解中国历史的好机会。



讲座结束后,毕教授和同学亲切交流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