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哥廷根大学学术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秋庆祝活动
2018年09月25日, 哥廷根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就承载着对家国的深切情感。八月十五,阖家团聚,赏月品茶,更是根植于每一位华人和留学生内心的文化印记。

今年恰逢中秋佳节,为给在德游子提供一个同度佳节的平台,也为加强德国民众对中国和以中秋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传播中国文化,哥廷根大学学术孔子学院于当地时间9月24日下午5点在博文登举行了一场以“欢度中秋”为主题,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作为2018年孔院日和中秋活动的第二章节,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哥廷根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哥廷根文化协会的全力支持。当天 ,哥廷根华人,留学生和众多哥廷根当地居民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



哥廷根大学东亚系的学生Anna Becker用流利的中德双语主持此次活动

活动当晚,哥廷根大学学术孔子学院院长助理王燕老师作为代表致辞,表达对活动参与者的热烈欢迎,以及对中秋节的美好祝福。

庆祝活动以哥廷根文化协会的小朋友们节目:《静夜思》《水调歌头》的诗朗诵开始。伴随着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声音大声朗诵着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诗词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甚至引起了全场合诵,气氛热烈。

接下来的一首歌曲合唱《我们的月亮一定圆》也是表演的热点之一。这首表达了对家乡家人家庭的亲切怀念和美好祝愿的曲子,感情充沛而真挚。小朋友们更是换上中国传统的汉服,甩着水袖,边唱边跳,引起大家阵阵掌声。

哥廷根大学留学生刘学慧同学带来的茶道也是当天的重头戏。在幽静音乐的衬托下,她行云流水的娴熟动作给到场的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表演结束后,她还将沏好的中国传统白茶端给观众品尝。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中国茶的德国民众小心翼翼地品尝后,也对茶的味道大为惊叹。



表演茶道的刘学慧同学将茶端给观众品尝

精彩纷呈的演出结束后,整个会场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提供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让参加者真正参与进来,更好地体验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他们可以在“筷子比赛”区学习并练习筷子的用法,可以在“中文名字”区了解自己名字的中文发音,可以在“中秋美食”区品尝到美味的传统中国月饼和幸运果,可以在“汉语体验”区和老师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知识,也可以在“书法入门”区学习如何写下整齐优美的汉字。



德国小朋友们学习用书法写汉语

“筷子比赛”区尤其受到在场小朋友们的欢迎。他们每个人都紧紧握着手里的筷子,努力试着夹起放在碟子里的德国传统小熊糖和巧克力豆。想要夹起圆溜溜的巧克力豆对用筷子长大的中国人而言都有些困难,跟不要说从小只拿刀叉的德国小朋友了。可是他们失败了也不气馁,在一旁中国小朋友的指导帮助和加油鼓励下,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成功用筷子夹起巧克力豆放在手心里,仰起脸和父母骄傲地炫耀自己胜利的果实,还开心地和自己的中国小伙伴分享。



小朋友们参加“筷子比赛”游戏

“中文名字”这一小小的展区也被挤得水泄不通。参加活动的德国人排着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德国名字应该如何用中文读写。几位银白头发的德国老奶奶拿着写着自己名字的卡片,跟着展区的工作人员一遍遍地复述自己名字的读法,还仔细地询问每个字的含义,和自己的德文名字含义作比较。她们念熟之后还会和同伴们讨论自己的名字应该怎么念怎么写。最后,这个展区甚至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中文口语课堂,āáǎà的四声发音和每个字的写法规则让参加的德国民众对汉语的复杂和多样大为佩服。



德国老奶奶们学习怎么念自己的中文名字

“中国美食”展区也受到了活动参与者的热烈欢迎。第一次吃到月饼的德国朋友们开始有些紧张,但是过一会儿就舒展了眉头,露出惊讶而欣喜的神色。在工作人员问道他们是否喜欢月饼的味道的时候,都非常满足地表示,“非常好吃!”不仅仅是德国人,参加活动的当地华人和留学生们也对这次活动准备的月饼大加赞赏。“非常想念月饼的味道,”一个在就读于哥廷根大学的留学生说,“以前在国内对月饼没有特别的感情,但是今天和大家一起庆祝的时候吃到月饼,就觉得又回家了一样。”



德国小朋友们品尝中国传统月饼

这次中秋节活动,不仅给了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和留学生们一种心灵的寄托,慰藉了他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也给哥廷根的德国民众提供了一个生动有趣地体验并了解中秋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平台,增进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