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线上成功举办
2020年06月23日

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于2020年6月20日在线上成功举办。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夫人郭金秋参赞、特里尔市长嘉博斯(Elvira Garbes)和特里尔大学汉学系教授卜松山(Karl-Heinz Pohl)致开幕词。使馆教育处刘立新公参全程出席比赛。特里尔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毅作总结发言并对各方支持致谢。



郭金秋参赞在致辞中强调了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学习中文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利于中德两国各领域各做交流,对于当前两国在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德两国学子应该做不同文明交流的使者,为搭建中德沟通和友谊之桥多做贡献。



卜松山教授介绍了中文学习在德国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学习汉语几乎无助于职业生涯,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他担任教授期间,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找到了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他祝愿选手们在比赛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为增进德中两国和两种文化之间的了解作出贡献。

本届比赛采取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中文演讲、才艺表演和知识问答三个环节。选手们在以“不负韶华,逐梦中文”为主题的演讲中展现了良好的基本功,在才艺表演中展示了民族舞蹈、武术棍法、钢琴演奏等多种才艺,在知识问答中展示了对汉语和中国国情的熟悉。选手们的演讲和才艺视频均上传网络展示,两周内获得超过一万人次观看,获得广泛好评。



弗赖堡大学孔院推荐的选手梅林(Merlin Fischer)为准备演讲查阅了大量资料,他借助“茶”字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发音,讲述了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他说,一百多年前创办的“同济大学”的“同济”既是“Deutsch”(德语)在上海话中的谐音,也有德中两国“同舟共济”的含义。2020年我们经历了很多全球性挑战,也更能体会“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伯乐中学的溥逍遥(André Portnov)也是第二次参加“汉语桥”比赛。他讲述了在中国市场“扫货”的故事,以及如何从“砍价”中学到更多的中文。他的才艺表演是唱中文歌,嗓音清亮,字正腔圆。

伯乐中学另一位选手艾佳颖(Veronica Artemew)表示,自己先后六次去中国旅行,拓展了视野,积累了宝贵人生经历,帮助她消除了此前对中国的偏见,深化对中国和对中国文化了解。虽然已经去过北京、成都、上海、南京、大连等多个城市,但依然觉得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计划以后去青岛支教。

施特拉尔松德孔子学院推选的桑娅(Sonja Gewirk)是第二次参加比赛。她说,中文就是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通往中国文化的大门。中文是她追求的梦想,以后她想要在大学学习翻译专业,对中文深入研究,为中德人文交流做出贡献。她表演的扇子舞温婉唯美,获得了最多点赞。



同样来自伯乐中学的舒泽宇(Juho Szurawitzki)讲述了他在成都看大熊猫、吃小吃,一起去小酒馆快闪歌曲《成都》的经历。他跟随中文合唱团在中国还开了演唱会,使他更觉得要学好汉语。



全德6所中学的13名学生参加了本届比赛。最终,舒泽宇获得一等奖,来自圣布拉欣学校学生郑木兰(Mulan-Sophia Zheng)和弗莱堡孔子学院的选送的Matti Bosch获得二等奖。施特拉尔松德孔子学院的桑娅(Sonja Gewirk)和伯乐中学的施瑶(Jessyka Staldeker)分别被评为“演讲之星”和“才艺之星”。本届比赛冠军将代表德国参加“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本次比赛由驻德使馆教育处主办,特里尔孔子学院承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孔院和中学师生共100多人在线观看了比赛。

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比赛进行了报道。



Links